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
货源分类
华鼎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综合货源资讯 >  要闻速递丨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十年IPO之路,吴东和张先德能否把桂林银行拉上岸?


要闻速递丨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十年IPO之路,吴东和张先德能否把桂林银行拉上岸?

发布时间:2024-09-21 11:23:37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要闻速递丨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十年IPO之路,吴东和张先德能否把桂林银行拉上岸? 

要闻速递丨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原标题:要闻速递丨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来源:上观新闻

为进一步加强关联交易监管,规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行为,防范利益输送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保监会起草了《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近期将配发实施通知,明确过渡期安排。

《办法》的发布实施,是银保监会进一步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关联交易管理的重要举措,对强化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推动关联交易乱象整治、防范利益输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指导督促各银行保险机构认真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水平,努力构建中国特色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机制,促进银行保险机构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为进一步加强关联交易监管,规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行为,防范利益输送风险,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制定《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快速发展,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引发风险暴露的情况不断显现,通过隐匿关联关系、设计复杂交易结构、利用子公司违规提供资金等方式规避监管、套取利益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引发重大风险,为弥补制度短板,有必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关联交易的有关监管规定。《办法》制定之前,银行机构关联交易监管依据2004年制定的《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下称《银行办法》),制定时间较早,需要根据当前市场发展和监管实际修订完善。综上,为统筹规范银行业保险业关联交易监管,提升机构关联交易管理水平,银保监会顺应行业发展需要,修订并发布《办法》。

二、《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办法》共七章六十八条,包括总则、关联方、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内部管理、报告和披露、监督管理、附则等。《办法》顺应行业发展需要,注重借鉴国内外制度经验,覆盖银保监会监管的各类银行保险机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筹规范监管。吸收整合银行业保险业两方面制度优势,既统一关联交易管理规则,又兼顾不同类型机构特点,力争实现监管标准一致性基础上的差异化监管。二是明确总体原则。银行保险机构应当维护公司经营独立性,提高市场竞争力,控制关联交易的数量和规模,重点防范向股东及其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风险,避免多层嵌套等复杂安排。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对通过复杂交易结构或借助通道业务向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规避监管等违规行为,设置禁止性规定,要求机构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监管原则,优化关联方和关联交易识别,加强对表外、资管、同业等重点领域关联交易管理。四是明确管理责任。压实机构在关联交易管理方面的主体责任,建立层层问责机制,强化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职能,在管理层面设立跨部门的关联交易管理办公室,明确牵头部门、设置专岗,落实关联方识别和关联交易日常管理工作。五是丰富监管措施。明确对机构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对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结果为E级的银行保险机构,不得开展授信类、资金运用类、以资金为基础的关联交易。对违规人员可以采取行业通报、责令机构予以问责等措施。

三、《办法》在关联方识别认定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办法》采取直接认定和实质重于形式认定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界定关联方范围,层层穿透认定关联方。借鉴国内外通行做法,根据重要性和风险大小,对关键关联方采取直接认定方式,主要股东向上穿透至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向下穿透至其控制的法人,重点防范向股东输送利益风险。同时,将子公司纳入关联方,防范借道子公司进行利益输送风险。将有关联关系的商业银行纳入关联方,防范大股东通过隐性持股多家银行股份,套取银行资金的风险。

四、《办法》中差异化监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按照机构风险程度实施监管。《办法》明确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银行保险机构的公司治理状况、关联交易风险状况、机构类型特点等对银行保险机构适用的关联交易监管比例进行设定或调整,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对银行授信类、保险资金运用类、信托资金投资等与资金相关的高风险关联交易分别设定比例限额,调降了保险资金运用类比例上限,部分指标降幅达到40%,着力防范向大股东提供融资的乱象问题。三是加强表外业务和资管业务管理,明确银行机构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以及其他实质上由银行机构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纳入授信监管比例予以规范,防范通过设计复杂交易结构规避监管。

五、《办法》在提升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水平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办法》在管理机制、穿透识别、资金来源与流向、动态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全面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一是针对管理中面临的关联关系隐蔽,关联交易结构复杂,规避监管手段多样等问题,要求机构主动穿透识别关联交易,动态监测交易资金来源和流向,及时掌握基础资产状况,动态评估对风险暴露和资本占用的影响程度,建立有效的关联交易风险控制机制,及时调整经营行为。二是强化机构对子公司的关联交易风险管控,要求机构明确管理机制,对其控股子公司与机构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交易事项进行管理,明确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控。三是有效发挥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作用,建立日常管理机制,要求机构在管理层面设立跨部门的关联交易管理办公室,明确牵头部门、设置专岗,加强关联方识别维护、关联交易管理等日常事务。四是提高关联交易管理信息化水平,机构在通过关联交易监管相关信息系统向监管部门报送数据的同时,要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强化大数据管理能力。五是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将公司网站和年报两个渠道作为抓手,在公司网站中披露关联交易信息,在公司年报中披露当年关联交易的总体情况。六是强化内部问责,明确机构按照内部问责制度对违规人员进行问责,并将问责情况报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


十年IPO之路,吴东和张先德能否把桂林银行拉上岸?

文:向善财经

最近这段时间,正在接受IPO辅导的桂林银行有点备受关注。

先是披露了一则重大关联交易公告,桂林银行第四大股东桂林新城投资开发集团的下属企业——桂林润迈投资有限公司,决定申请5987万元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

要知道,早在2023年末,桂林银行通过贷款、债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向新城投资开发集团的授信风险敞口规模,占资本净额比例已达到了12.68%。这个占比在彼时就已然接近监管红线,更不说现在继续加码了。

此外就是,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桂林银行8279万股份被拍卖,转让底价为3.26亿元,股权转让方为——南方电网旗下公司广西鑫盟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虽说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要求下,近年来不少央企都选择了加速清退非主业金融投资,比如中国电信、中粮集团等,所以这大概率并非是桂林银行出了问题。

不过即使如此,从现在的市场反应来看,频繁的波动还是让不少人开始担忧其IPO之路,会不会出现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来了的困境?

所以借着这个契机,透过桂林银行的发展脉络和业务数据,本文将尝试回答两个问题:

1、该行的上市底气怎么样?

2、现在困扰桂林银行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

3、该行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多项数据未达标,桂林银行的“硬伤”何时化解?

去年8月,桂林银行正式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进入了IPO辅导期。

如果顺利的话,桂林银行的辅导计划将于2025年4至6月完成,并制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

虽然最终的结果如何,现在谁也不知道,但是据中信证券在今年4月披露的第三期辅导报告指出,桂林银行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因历史原因,桂林银行存在少量自有房产未取得土地证、产权证或房产权证的情况;二是该行在日常经营中涉及若干诉讼。

不过老实说,上述历史问题或许麻烦,但我相信这对于准备已久的桂林银行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的障碍。真正能影响桂林银行IPO之路的最大不确定性,或许还是要看其基本盘的表现如何。

首先在成长性方面,桂林银行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截止到2023年末,桂林银行并表后的资产规模达到了5426.4亿元,较年初增长9.16%。今年一季度末,又增长至5570亿元,成为广西首家迈入中型银行之列的城商行。

并且近三年来的营收分别为83.3亿元、91.58亿元和103.62亿元,同比增长20.06%、9.94%和13.14%;对应的净利润为12.31亿元、15.17亿元和20.69亿元,同比增长21.88%、23.22%和36.39%。

这在当前外部宏观环境承压,银行业息差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绝对算是个完美的成绩单。毕竟,在2023年,包括招商银行、杭州银行在内的不少银行尖子生们,营收增速都已降至了个位数,甚至是负增长。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2023年,桂林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长至93.94亿元,占总营收的90.66%。非利息净收入营收仅为9.68亿元,反而还同比下滑了37.8%。

这说明桂林银行走的还是放贷收息的传统业务路线,对当下流行的中收业务、甚至是被视为当下我国金融领域“最大风口”的财富管理等业务,布局不够到位,这可能会在未来影响到资本市场对其的估值判断。

然后就是盈利能力方面,这个桂林银行就稍微有点不够看了。

最大的问题是,近三年来并表后的资产利润率分别为0.35%、0.37%和0.42%,均低于最少0.6%的监管标准线。资本利润率也是如此,甚至距离11%的最低标准相差了近一半多。

至于净息差,虽然桂林银行官网披露的报告中没有公布,但是大公国际发布的桂林银行2024年金融债券信用评级报告可知,桂林银行2020年—2023年前三季度的净息差分别为2.10%、2.08%、1.91%和1.73%,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下滑明显。

至于资产质量方面,现在桂林银行的表现也不容乐观。

2020—2022年,桂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0%、1.66%和1.54%。虽然比规模更大、不良率更小的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等上市行们相差甚远,但好一点的是,整体呈连续下滑向好态势。

可未曾想,到了2023年,桂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出现了抬头趋势,回升至1.66%,高于同期商业银行1.59%的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今年一季度,桂林银行的不良贷款则继续攀升至1.67%。

更让人担忧的是,同期桂林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同比增长了38.38%,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也大幅增长了35.39%。

要知道,按贷款质量风险划分来看,关注类贷款本就是最有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的。再加上贷款迁徙率,又往往反映的是期初贷款向下迁徙的比例。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不良率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的变化呈正相关,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越高,资产恶化的概率越大,

也就是说,现在的桂林银行存在不良贷款进一步扩大,后续资产质量持续承压的潜在风险。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桂林银行对应的、代表坏账损失计提充分与否的拨备覆盖率怎么样呢?

2023年并表后为146.65%,虽然符合最低130%的监管标准,但相较以往却几乎没有太大增长……

那么在安全性方面,2023年桂林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7%,虽然符合最低7.5%的监管标准,但整体表现却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毕竟,一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越接近于监管红线,它能扩张的风险资产就越小,而更少的风险资产只能带来更少的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

至此,其实不难发现,即便抛开桂林银行整体基本盘表现不谈,仅凭不少尚未达到监管最低标准的银行业关键指标,或许都能成为桂林银行IPO之路的一个个拦路虎。

不过好一点的是,现在桂林银行还有时间,甚至哪怕明年递交招股书后也依然有改变的机会,所以剩下的,还是要看其能不能在最近两年稳住增速了……

关联交易频发,桂林银行需要未雨绸缪

除开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外,桂林银行未来IPO路上最可能会被问询的还有一点,就是“与股东们过于密切的关联交易了”。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10家客户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资本余额的15%。

但是对桂林银行来说,除了前边提到的向第四大股东授信风险敞口占资本净额比例12.68%外,天眼查APP显示,其对第一大股东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的关联贷款更高,授信风险敞口余额约66.31亿元,占资本净额比例14.71%,几乎离监管红线只差一步。

截至2023年末,桂林银行关联交易信用金额约为168.57亿元,授信风险敞口约为166.54亿元,占资本净额的36.94%。同时,桂林银行对前十大单一借款人发放贷款金额为181.63亿元,占资本净额比例达40.29%。

要知道,贷款集中度和关联贷款比重过高,是将直接加剧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的。而且在关联交易方面,此前的桂林银行甚至已经吃过亏了。2022年1月,桂林银行原副行长卿毅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有关部门调查。随后得知,2019年和2020年桂林银行曾先后与13家、由卿毅新亲属控制下的企业发生了关联交易,授信金额合计超40亿元……

那么明知风险极大,但为什么桂林银行不缩减呢?答案可能是身不由己。

前边提到2023年桂林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属于是中规中矩的表现,但实际上在2022年之前,这一指标更是刚过最低监管标准。比如2020年和2021年,其并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7.74%和7.65%,水平明显偏低,严重制约着桂林银行的扩张速度。

所以2022年在地方政府和主要股东的支持下,桂林银行启动并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工作,股东总认购数量为40.64亿股,认购金额合计101.61亿元,全部为货币形式出资。

增资扩股后,桂林银行的实收资本从50.00亿元增加至90.64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分别上升至9.32%、10.33%,算是解决了该行燃眉之急。

不过,股东行使了职责,同时也就有了自己的权益,所以除了分红之外,关联交易贷款、股权质押也就成为了常态。比如截至到2023年末,桂林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便质押股权了1.3175亿股。此外,小股东桂林市星达电子营销公司也质押了1000万股……

深耕广西,成长空间有多大?

和大多数城商行一样,桂林银行的主要业务也集中在当地。

公开资料显示,桂林银行的定位是致力于服务广西产业振兴,成为中国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

截至2023年末,其拥有各类机构网点855个,其中传统营业网点172个,社区支行及小微支行671个,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11个,大部分都集中在广西境内。所以相比其他城商行,桂林银行的区域属性要更加的“地道”和纯正。

不过,集中的区域性业务可能确实会利好信贷投放,也便于节约成本。但缺点是,在广西地区持续挖掘20多年后,桂林银行的后续成长增量空间也或将变得有限。

就比如据大公国际信用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在桂林市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27.30%和21.89%,均排名第二位。同时,截止到去年年底,桂林银行在广西已设机构的地区,金融服务已覆盖100%的县域、66%的乡镇和57%的行政村,接近市场饱和……

当然即便如此,桂林银行也有自己独特的增长想象力。

比如说对公业务,截止到2023年末,桂林银行的对公贷款余额为1741.96亿元;对公贷款余额2189.61亿元,同比增长16.39%。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03.24亿元,同比增长33.96%。

背后的重要推动力,在于顺应了近年来广西加快建设西部强区的步伐,比如支持了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多个项目,再加上广西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都成为了桂林银行的一大想象力来源。

至于对应的零售业务,同期,桂林银行的个人负债业务余额2394.1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8.74%。

从客观来讲,这个表现还不错。但是,如果考虑到现在零售已成各大银行的必争之地,区域性银行囿于自身基因的欠缺,比如起步晚,地域约束,再加上面临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双重挤压,未来在零售获客方面的竞争可能会越发地激烈。

但桂林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2023年,其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和个人资产业务余额,在广西市场仅排在第五名和第六名。

如此来看,想要顺利实现IPO上市,桂林银行未来从业务到业绩要做调整的,恐怕还有很多……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发布于:河南[db:内容]?

责任编辑: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热门阅读排行

货源最新动态

机构最新动态

实力商家展示

  • GJ123456789521
  • 北京胜天半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ddsfda
  • 北京胜天半子科技有限公司
  • 胜天半子科技有限公司
  • © 华鼎货源网 赣ICP备2023002136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