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认为:“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你赞同吗?是否有科学依据?
有家长认为:“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你赞同吗?是否有科学依据?,
乡下老家村里的孩子多数都不太想读书,不愿读书,或者说,也不太会读书。
于是,自从三拾几年前出了我这个早已过气的老大学生后,村里再也没有出过第二个真正的大学生。
毫无疑问,二、三拾年前,村里走得最远的,自然是我。从一个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山沟里,走到了千里之外的边城它乡,距离不可谓不远。在那没有、更没视频,只能靠笔和纸的年代里,亲人间的思念不可谓不深,担心和牵挂更是不可谓不多。
后来大学毕业了,我把父母接到了自己身边,了却了自己对父母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挂念。直到前些年,父母亲都年近八拾,落叶归根心切,于是重新修建祖屋、修整院子,才让老人回到乡下,重新过上村民的日子。
说这事,并不想要表白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想说,作为子女,只要父母心在,就再远也不远,而如果没有父母心,就算近在身边也犹如相隔天涯。
所以,像题主所听到家长说的、“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这类的话,作为农村出生的我,觉得是拾分狭隘、拾分愚昧的、拾分可笑。
客观地讲,农村老人得不到身边儿女应有照顾的情况司空见惯,尤其是三两个儿子的,有些人为了推卸照顾老人的责任,兄弟间大打出手的情况也不少见。
更有甚者,老人去世了,身边的儿女们为了谁多承担一点费用、谁少承担一点费用,留下的祖屋谁那间大、谁那间小,分的地谁那块肥、谁那块瘦,等等,吵得不可开交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农村里往往存在这么一种怪像:一些家庭,父母在,一大家人表面上都还好,而一旦父母亲都去世了、走了,名下的儿子,即兄弟间基本很少往来。
俗话不是说兄弟情深、血浓于水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子女都没出息,都留在了农村老人身边,三几拾年相处,三几拾年的矛盾、冲突积累,最后往往积重难返。老人尚健在,兄弟间也不多言语,一旦老人撒手人寰,兄弟间便再无言语。
我来自农村,我说农村事。对题主所听说的这种话,我只能表示呵呵了。
农村的父母们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多学科学,多长知识,尽最大努力让他们优秀起来。这对子女们好,对老人们好,对家族更好!
[db:内容]?